納爾遜‧曼德拉說:「有目的的等待,是一種明智的選擇。」
 
人生有許多無奈,人生有許多無奈的等待。
 
每個人都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,成就一番自己事業,實現自己人生夢想和所追求的目標。但,實現夢想和目標不僅要付出辛勤的汗水、艱辛的努力,有時還要選擇長時間地等待。
 
我們要學會等待,事態在等待中就會發生變化。
在等待的過程中,一是對方的心理會發生變化,二是客觀環境也會發生變化。
 
美國實業家,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鋼鐵大王——安德魯‧卡內基之所以能夠獲得如許的成就,與他小時候所展露的個性,有著極為深切的關係。
 
孩提時期的卡內基,有一天陪母親逛市場,走到一處水果攤前,卡內基停了下來,眼睛直望著一籃櫻桃。

水果攤老闆看見這個小男孩長得十分可愛,便說道:
「來,小弟弟,抓一把櫻桃去吃,算我請客,不要錢的。」卡內基猶豫了一下,並沒有伸手去拿櫻桃。

「小弟弟,你不喜歡櫻桃嗎?」老闆詫異地問道。
「不!我很喜歡櫻桃!」卡內基堅定地回答。
「那就抓一把去吃啊,我不收你的錢!」老闆說。
「老闆對你這麼好,你就抓一把櫻桃吧!」卡內基的母親也這麼說,但卡內基仍然沒有伸出手來。
這時老闆反倒覺得不好意思,連忙匆匆抓了一大把櫻桃,塞在卡內基的口袋裏,笑著說道:「拿去吧!小弟弟!不用客氣。」口袋裏塞滿櫻桃的卡內基,很高興地跟隨著母親走了。
 
在回家的路上,母親疑惑地問卡內基:
「剛才老闆地你那麼好,你怎麼不敢伸出手拿櫻桃呢?」
卡內基很簡單地回答說:
「我當然想拿,可是...老闆的手比較大,他一把抓起來的櫻桃,比較多啊!」
 
有的時候近在咫尺的目標,卻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才能實現。但是,等一等絕不是消極等待。
俗話說,「緊行無步」,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」,「欲速則不達」,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。
 
凡成就大事者,在很多情況下不能大急大躁,而應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念選擇最佳時機。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經商的重要法寶。李嘉誠興建的第一個大型住宅社區黃埔花園的項目,就是以其驚人的耐力獲得巨大的成功的。
 
1981年李嘉誠準備推出這一宏偉計畫。當時,黃埔花園所用的地盤是黃埔船塢舊址,按港府條例,工業用地改為住宅或商業辦公樓用地,應當補交地皮的差價。而當時正是房地產狂熱的階段,按協議價格,需補地價28億港元。由於代價太大,李嘉誠不得不對此計畫暫緩實施。
 
1983年,形勢發生巨大變化,香港房地產業出現低潮,李嘉誠果斷地選擇這一時機,與港府進行談判。結果他僅用3.9億港元就獲得了商業住宅的開發權。28億與3.9億,巨大的差別,讓李嘉誠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。可見他耐心地等待,選擇最佳機會的高明之處。
 

等待,是一種韌性的戰鬥,是一種永不敗北的策略,是戰勝人生危難和險惡的有力武器。
 

等待,是醫治磨難的良方。
忍一時之疑、一時之辱,一方面能擺脫被動的局面,同時也是一種意志、毅力的磨煉,為日後的發憤圖強、勵精圖治、事業有成奠定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。
 
等待,是一種眼光和度量。能克已忍讓的人,是深刻而有力量的,是雄才大略的表現。
 
等待是為了獲得,而獲得之前必須學會等待,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。生活不是一塊處處有理的淨土,正是因為它的複雜和無理,忍耐才顯得重要。忍耐的同時不要放棄希望,就像踩刹車的目的是為了再次加大油門一樣。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